
新捕京3522com:
中航大人 ? 在一线|载着武汉同胞一路向“汉” 天堑变通途——访校友杨敏
更新时间:2020/03/26 阅读次数:2612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更是一次生死较量的考验。在这场战“疫”中,中国民航再次挺身而出,在关键时刻快速反应、积极应对,不断提高运输保障效率,确保空中生命通道的安全顺畅。
中国民航人万众一心、坚守岗位,用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新捕京3522com校友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主力军。在这里,小编带大家认识这样一位优雅美丽、勇敢坚定的中航大校友——杨敏。
1月31日,积极配合外交部,按照民航局要求,厦门航空决定执行两个特殊的航班任务,即分别从泰国曼谷、马来西亚哥打基纳巴卢两地,运输滞留在当地的逾200名湖北籍旅客返回武汉。这也是疫情发生以来,我国首次派包机执行运送滞留于海外的中国公民回国的任务。此次,执飞曼谷至武汉的MF8676航班的乘务长正是新捕京3522com2003届校友杨敏。
杨 敏,江苏苏州人,新捕京3522com2003届空中乘务专业校友,现任厦门航空空中乘务部副总经理,被授予“厦门航空金牌工匠”荣誉称号。
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的杨敏
带76名武汉同胞回家
我们责无旁贷
1月31日9:43,在家中休息的杨敏接到一通来自于公司的特殊电话:“现在有一个任务需要你执行……”电话中,杨敏得知自己即将执行厦门航空“曼谷—武汉”的包机任务,将滞留在曼谷的武汉同胞接回武汉。
在全国疫情严重的情况下,随时随刻待命,即是身为一位乘务员、党员的责任与使命。已有18年飞行经验的杨敏深知此次任务的意义不一般。而从接到电话到原定的集合时间,仅有20分钟。杨敏快速整理箱包、化妆、梳头、穿制服,没有与家人告别,悄悄离开了家,奔赴集合地点——公司乘务部。
抵达后,由于时间上比原计划略微推迟,这给了机组成员更加充裕的准备时间。此次执行航班任务的机组成员为9人,另外,随行1名医生、1名护士,一共11人。此次航班任务是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派包机接滞留在海外的中国公民回国的首次航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杨敏(左三)与机组成员在准备会上
这些天来,杨敏和她的同事们通过新闻等方式了解到当下全国的疫情状况,同时被医务工作者在抗“疫”一线舍生忘死、英勇奋战的英雄精神所感染,每个人都希望做为抗击疫情、为国家尽一份力量。乘务部的倡议书得到了全体同仁的积极响应,党员干部坚定承诺带头执飞特殊任务,大家纷纷提交了请战书,主动要求承担疫区航班、特殊航班的飞行任务。公司选派的都是业务素质过硬的党员、干部机组人员来执行航班。 杨敏说:“这次机组人员全是共产党员,冲这一点,我们就有这个责任和义务去接同胞们安全回家。”包括乘务长杨敏在内的执飞此次航班的全党员团队,便是执行这次任务的“硬核”力量。但为了免于使家人担心,大家不约而同地对家人隐瞒了此次任务。
杨敏与机组成员
与前线的医护人员相比 这点苦不算什么 出发前的准备会上,机组做了精密的部署,公司领导也专门赶来布置任务,加油鼓劲。此次接湖北旅客回家,飞行要执行三个航段,即“厦门—曼谷”、“曼谷—武汉”、“武汉—厦门”,任务时间较长,航班特别配备了两个机长,以最快速度完成了此次航班的各项准备,确保顺利完成此次保障任务。机组人员针对这个航班形成了安全风险评估、特勤处置预案和避免感染的交叉式服务流程。 此次部署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做好自身防护。公司为每名机组人员配备了防护服、护目镜、口罩和卫生防疫包等消毒防护用品。航医进行了相关的防护指导。“防护服穿上就不能脱,打开就失效了。”航医反复对机组成员强调。这意味着,只要穿上这身防护服,杨敏和同事们只能滴水不沾,也不能上卫生间,直至完成任务。这种飞行前的大“阵仗”,是杨敏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杨敏激励组员们放下压力,坚定信心。大家在机上互相击掌加油,为保障好此次特殊的包机任务进行自我鼓励。
杨敏与乘务组成员相互鼓励
杨敏所在的MF8675航班于当日中午13:17,从厦门高崎国际机场起飞。在厦门至曼谷的航段中,杨敏与同事们将防护服小心翼翼地穿好,乘务员的冬制服在内,密封的防护服在外,可谓是全副武装。飞机落地曼谷时,地面温度达到31℃。尽管乘务员们把小棉巾放到头套里吸汗,但透过护目镜,杨敏还是看到大家脸上的潮湿,以及眼眶周围的水珠。“穿上这身防护服,我们才体会到前线医护人员的辛苦,我们这点苦跟他们比算不了什么。”杨敏说。 “欢迎你们回家!”每名武汉籍旅客登机时,杨敏都会献上最真挚的欢迎。防护服下,虽然看不清表情,却一样是真诚的微笑、鞠躬、问好。
关键时刻
祖国才是我们强大的后盾
在航班上,杨敏带领的乘务组有条不紊地向乘客们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从曼谷到武汉一路护送大家回家。
MF8676航班上杨敏在工作中
“你们终于来了,感谢祖国没有忘记我们,感谢你们在这个时候还能来接我们!”登机后的武汉同胞哽咽地对杨敏和乘务组同事们这样说。每一位乘客在滞留当地多天后,能够登上返回祖国的包机,大家既欣喜,又感动。此时,乘客们百感交集的情绪也深深感染着每一位机组成员。杨敏向我们描述了彼时的心声:“虽然乘客们看不清我们的面孔,但作为一个厦航的乘务员,作为一个中国民航的乘务员,作为一名党员,我的心跟你们每位乘客都拥抱了”。情绪使然,这趟航班上,机组人员与武汉籍乘客,彼此都异常感动,仿佛大家是共患难的一家人一般。
“无论你身在何处,祖国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祖国人民惦记着你们,欢迎回家!虽然我们戴着口罩,穿着防护服,没有办法和大家尽情地交流,但是口罩隔不住我们的爱,防护阻挡不了我们对大家的真情……”杨敏的这段机上广播,让不少乘客红了眼眶。许多乘客自发地高呼:“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此次航班的76位乘客在泰国期间,通过网络、电视知晓了武汉疫情发展和武汉“封城”的消息,大家归心似箭,正是因为武汉“生病”了,大家才愈发想要尽早回归到这个成长与生活的城市中,陪伴它,治愈它,在“家”中与“家”人共克时艰。乘客中,有两位是武汉同济医院的医生,他们本来原计划在1月22日要返回武汉继续工作,得知武汉的疫情情况后,希望立刻返回医院,和同事们并肩作战,抵抗疫情,却一直滞留在当地,其焦急程度可想而知。在这个航班上,无论是乘客们举家团圆的小爱,还是和家乡共渡难关的大爱,都深深震撼着杨敏和同事们的心。
晚20:53,当飞机平安落抵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出舱离开前,乘客们纷纷向机组人员道谢,并竖起了大拇指。走下飞机的武汉同胞,有人动情落泪,有人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现场响起热烈的欢呼声。“离开时我没有想到回家会如此艰难,坐上飞机,才相信是真的能回家了。”一名旅客在留言簿中写道,“在哪里都不如回到自己家里来得有安全感,感谢厦航全体机组人员冒着风险接我们回家!”
这是一趟温暖无数人的航班
杨敏(第二排中间)与机组全体成员合影
2月1日凌晨00:18,顺利完成任务的MF8676航班稳稳降落在厦门高崎国际机场。飞机滑行停稳后,机长王东、乘务长杨敏等11名机组人员及随行医生护士,相继走出机舱。一场长达11个小时的特殊运输任务圆满结束。脱下防护服进行相应的消毒后,杨敏到家已是凌晨2:30。 虽然杨敏和同事们并没有将执行特殊航班任务的消息告诉家人和朋友,但亲友们还是通过媒体直播得知了航班的情况。在机组车返程的途中,杨敏与同事们打开手机,一条条信息蜂拥而至,“你们真棒”,“你怎么不跟我们说一声”,“在新闻上看见你了,注意保护自己!”……言语中尽是关心与骄傲。家人的关怀、朋友的问候使杨敏和同事们倍感温暖。航班任务执行完毕后,机组全体成员将集中隔离留观14天,再返回工作岗位。 杨敏校友对我们说:“这次航班任务既特殊又光荣,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将武汉的同胞平安地接回家,作为这个航班的一员,我是很自豪的。当飞机安全抵达武汉天河机场时,我看到‘武汉欢迎你’的标语,虽然以往也有多次到达武汉机。钦獯胃芯醪灰谎,一下子就掉下了眼泪。这次航班是我飞行18年以来,最难忘的一个航班,也是情感最澎湃的一个航班,每个旅客的表情和眼神,到现在我仍然记忆犹新。旅客给我们写了很多封表扬信,每一封都非常感人,而且振奋人心。”
这是一个载着武汉同胞回家的航班
这是一趟还未起飞就备受关注的航班
这是一趟温暖无数人的航班
这是一个让天堑变通途的航班
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在外的中国同胞
关键时刻,祖国才是我们强大的后盾
感谢你们,不惧艰险、执着坚守的中航大人
感谢你们,英勇无畏、无私奉献的中国民航人
春已至,芳菲来
同气连枝,珍重待春风
众志成城,破浪终有时